主页 > 新闻资讯 >

“一张图”“一清单”发挥生态环境导向作用

  • 2024-03-26

2000年以来,我国相继发布了地表水、大气、噪声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推动生态保护红线和流域水环境控制单元划定,初步建立了不同生态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区及管控体系。但由于我国生态环境空间异质性明显,针对单一区域、线、点上的局部微观管理已不能满足系统性治理需求,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更好支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核心特征在于空间化、集成化和精细化,将各分区的生态环境管控要求集成并落实到不同管控单元,确定差异化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毅说。目前,国家与地方高效联动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数据管理平台和应用系统已建成,初步形成全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一张图”管理。

《意见》将大气、水、土壤、生态、环境风险、资源利用、产业准入等一整套生态环境管理要求,融入“一张图”“一清单”管理,实现空间上的生态环境精细化、差异化管控,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真正发挥生态环境导向作用。

《意见》明确,到202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体系健全、机制顺畅、运行高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全面建立,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针对我国不同区域特点,通过建立从问题识别到解决方案的分区分类管控策略,建立‘绿色标尺’,守好生态红线,有助于强化生态环境管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厚植美丽中国建设的绿色底色。”